在传统观念里,大伙都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可是,事实上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密切的。而且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妈妈不应该只重视常识的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需要得到看重的。
由此也致使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恐惧、逆反、封闭、敌意等心理疾病,从短期来看,不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若这类心理疾病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不只对其学习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干扰到其健康成长,因此,在平时家庭教育中爸爸妈妈需要对孩子维持这三种态度:
第一,需要尊重孩子
在传统观念中,大家只不过单方面强调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尊重,而从未听说过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尊重,也会与“三纲五常”等传统观念有关,可喜的是目前愈加多的爸爸妈妈已经意识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的私人物品,而是具备独立人格和意识的个体,如常常可以听到爸爸妈妈对孩子说“谢谢儿子!”这就是一种进步,能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但凡孩子有能力一个人完成的事情要让他一个人去完成,但凡涉及到孩子利益的事情要多与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建议,而不可以简单地以专制的封建父母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特别不可以用个人的意志来代替孩子的想法,只有在这种相对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拥有更为健康的心理。
第二,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
在现实日常,有的父母一直将孩子视为个人的私人物品,一直在无声无息中将我们的孩子与其他人的孩子进行无形的比较,甚至是将孩子视为达成个人愿望的工具,对孩子提出过多不切实质的需要,从而致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真和快乐。